狗狗布病如何检测?
犬布病主要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该病原菌属于胞内寄生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大小为1.3~2x0.5微米。在细胞内形成椭圆形或多边形菌体。目前可分离的布鲁氏菌共67种,可分为15个生物种,239个血清型[4]。主要感染牛、羊、猪及人类等动物和人。 虽然布鲁氏菌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较弱,但在土壤中能存活2个月之久;干燥条件下,耐热性较差,60℃加热30min即可死亡;但对冷敏感,-20℃可保存数年,-70℃则能长期存活,且能在牛羊粪便中生存多年[8]。所以,在环境中的布鲁氏菌极易传播给其他易感动物或人。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呈上升趋势。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新疆地区是布病的高发区之一,每年发病人数高达几千人;山东等地也有发生。而犬作为布鲁氏菌病的中间宿主和传染源,其患布病的几率也逐年上升。因此,对于犬布病病原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1. 常规实验室诊断方法 目前对于犬布病病原的检测主要通过血清学、细菌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进行定性或者准确定量分析。 (1)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主要包括凝集试验(AGP)、琼脂扩散试验(agar diffusion test,AD)以及补体结合试验(CFT)等。其中,前两者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但特异性较低,只能用于初步判断;而后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操作复杂,所需时间较长。
(2)细菌学检查 细菌学检验一般包括细菌培养鉴定、菌落形态观察与计数和生化反应测定等三个步骤来进行诊断。 首先将待检样品接种于布鲁氏菌培养基上,置于37℃培养箱中进行培养。随后,取出待测样本,分别挑取单个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并计算细菌比例;将单克隆抗体用0.1mol/LTris-HC缓冲液稀释成不同浓度,并用其做玻片凝集及血凝实验。最后,通过细菌的生化特性如蔗糖发酵试验来判定是否为布鲁氏菌。
由于布鲁氏菌对营养要求较高,通常需在特定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繁殖,而且其生长的周期一般为19~24h之间;布鲁氏菌对营养的要求很苛刻,仅能在含有葡萄糖、柠檬酸铵和磷酸氢二钾的培养基中生长[27],因此在采集到标本后需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以免细菌死亡而难以检出。
细菌培养过程中需注意防止非布鲁氏菌污染,从而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3)分子生物学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分子检测技术在国内外相继被应用于各类疾病的病原诊断当中,且效果良好。目前应用最多的就是多重PCR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 在众多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中,多重PCR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基因芯片作为一种先进的检测工具,能够使实验结果更直观、可靠,同时还能大幅度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方法的操作过程相对繁琐,所需的试剂、设备和耗材较多,并且检测结果会受到某些条件的影响而出现误差等问题,因而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29]。
总之,上述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方式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