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一天没拉没尿怎么回事成年狗狗?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这种情况一般考虑便秘了的可能性大。 便秘指大便干结难排出的疾病。本病可见于西医学的肠易激综合征、结肠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症中。西医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中医认为本病因肠道传导失司所致,临床辨证分为气滞、寒凝、热结、气虚、血虚和阴津不足六型。其中气滞多见于急性便秘者;寒湿凝滞多因久病体虚或年老气衰而导致大肠传送无力者;风热内结多见青壮年便秘患者,表现为大便干硬。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机体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当机体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时,往往在其他部位也有反映。例如,肝主疏泄,与情志关系密切,若肝气郁结,则情绪抑郁,情志不畅;又如,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肺脏有虚损,就会导致大肠传导失职,出现便秘等症状。所以中医在治疗便秘时常常不拘泥于通便这一表面现象,而是从整体出发,辩证施治,这样才可能彻底解决便秘的问题。 本病可以服用中药治疗,常用方剂有麻仁润肠丸、木香槟榔丸、增液承气汤、通幽汤合枳实导滞丸等。
一.气滞证 主症: 大便艰涩,排便困难,脘腹胀满,痛无定处,嗳气频作,舌苔薄白,脉象弦。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除滞。 代表方:六磨汤加减。 本方由木香、乌药、沉香、枳实、大黄、槟榔组成,主治七痞之郁痞。若见胁肋胀痛者加柴胡、川楝子以舒肝解郁、行气止痛;心烦易怒者加栀子清泻肝火;食欲不振者加陈皮、莱菔子、焦三仙消食消滞;便秘甚者加大黄通肠泻火。 针灸疗法:取合谷穴,用泻法,每日1次。 二.寒凝证 主症: 大便艰涩难下,排出困难,小便清长,腹中冷痛,喜温恶寒,面色苍白,肢体畏寒,或兼见腹痛喜按,舌苔白润,脉象沉迟。 治法:散寒温里,通便。 代表方:大建中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 本方为温中祛寒,降逆止呕之剂,适用于虚寒呕吐、心胸疼痛及脘腹寒痛等症。若见腹部冷痛者可加吴茱萸、桂枝、高良姜以温中散寒;若寒邪凝滞日久,可化热伤阴则可加麦冬、玄参以养阴清热。 针灸疗法:取天枢穴,用补法,足三里、关元穴,用灸法,每日1次。 三.热结证 主症: 大便秘结不通,腹胀痛,口干,面赤烦躁;或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润肠,通腑泻热。 代表方:调胃承气汤加减。 本方为咸寒苦降之品,能缓下润燥而调肠胃。
四.气虚证 主症: 大便秘结,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便后乏力汗出,气短懒言,体倦纳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治法:益气润肠。 代表方:黄芪汤合济川煎加减。 黄芪汤具有补气健脾功能,用于脾虚气滞、气血不足的大便秘结。其组成为炒白术30g,当归20g,熟地黄20g,党参20g,胡黄连6g,火麻仁30g全瓜蒌30g,升麻6g,生姜6片,大枣5枚(擘)。 本方可加枳壳、厚朴以增强行气之力;若见脾胃虚弱,运化无力,纳呆便溏者宜加入人参、焦山楂、神曲以健脾消食。 五.血虚证 主症: 大便秘结干燥如粟,甚则五六日一行,胸腹满闷,心悸健忘,头昏目眩,皮肤干枯,面色无华,唇甲色淡,倦怠乏力,手足麻木;妇女常有月经后期而至,小腹空虚,甚则经闭不行;舌质淡,脉细或沉细。 治法:养血润下。 代表方:润肠饮加减。 本方能使气血调和,津液充足,肠络得养,便秘自通。 针灸疗法:取百会、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用泻法,留针30分钟。
六.阴虚津亏证 主症: 大便于结如栗,量少艰行,或有腹部胀痛,夜间尤甚,常服寒凉油腻,或嗜酒;形体消瘦,口燥咽干,颧红潮热;舌红少津,苔薄黄或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生津,润肠通便。 代表方:增液承气汤加减。 本方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本方剂之一,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