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犬蛔虫什么引起?
犬体内寄生虫之一,成虫主要在消化道内发育繁殖,幼虫在消化道内移行并发育为成虫,从而诱发急性炎症反应和消化道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主要症状】 一般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感染初期,病犬精神不振,厌食,呕吐,腹泻,肠蠕动音亢进,里急后重(想解大便又解不出来),排粪量少而稀薄,含有粘液及寄生虫碎片。严重病例可出现脱水、酸中毒、低血糖;部分病犬可表现惊厥,发作时间不定,有的仅持续几分钟;病情严重者,24小时内死亡。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多无困难。 实验室检查可见胃液颜色变淡甚至清亮,含有寄生虫虫体或幼虫。
粪便常规检查发现蛔目虫卵或者幼虫,即可确诊。
血清学诊断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有助于早期诊断,特异性抗体阳性即可确诊为蛔目感染。
【预防】定期驱虫是预防该病的关键。一般出生后2~3周,每月驱1次,以后每季度驱1次。成年动物每年应驱虫2~3次。 预防关键是在平时饲养过程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对环境、食具等要经常消毒处理,已感染的宠物应及时进行治疗,防止传染给其他宠物和对人造成危害。 使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投药,应严格控制剂量和时间,以确保安全用药。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此病。临床上主要是采取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恢复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以杀死体内的寄生虫。 补液、调节电解质平衡;保护胃肠道粘膜,减少消化液的流失;使用抗生素以防止继发细菌感染;镇静止痛,纠正休克;补充维生素,增强抵抗力。
对于已经感染的动物,可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伊维菌素和阿奇霉素等。 对于治疗药物的选择,应严格遵照有关规定的剂量施用,以防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