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种类为什么比人多?
因为人类在进化的时候,把四肢用来走路和抓取物体了,所以没有多少多余的身体部位来作为嗅觉器官使用;而狗狗的祖先为了适应生存环境,需要随时注意周围有没有野生动物或者别的狗子过来,因此它们必须拥有强大的嗅觉,所以它们的身体结构更适合用来做嗅觉器官(鼻子)。这就是动物学家所说的“鼻腔化”(snoutiness) ,是指动物通过头部(尤其鼻部)的动作来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多哺乳动物的鼻子都可以动,但狗的鼻子是最灵敏的。
比如你在家里跟你的狗说话,它会不停地摇尾巴,而且越说它越兴奋,这时你可以用手轻轻戳它的鼻孔,如果它很敏感地跳开,说明它的嗅觉非常灵敏。而人即使去摸自己亲人的鼻孔,对方也不是那么敏感,这说明人的嗅觉没有狗敏锐。
另外也可以试试把不同人的头发(最好是不同性别人的头发)放在同一个瓶子里面,然后让狗去闻味道,最后判断哪个是它喜欢(或不喜欢)的人的头发。经过多次训练,大部分狗都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 所以狗不仅能凭借气味识别主人、分辨东西的新鲜程度,还能根据味道判断食物好不好吃! 这就是为什么狗能分辨那么多食材是不是新鲜、有毒等等……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鼻子太灵活啦!
人类的品种与其它动物一样,是由于各地的环境与地域隔离长期作用形成。不同地区的气候、食物、文化以及其它一些还不清楚的因素导致各地人种在表型发生了改变(肤色、毛发、脸型、身材等等),且由于地域隔离(天险阻隔或其它原因造成不同地区之间人种缺乏基因交流)而得以积累下来,使不同地区之间在表型上出现差别,但它们仍然属于同一物种,仍可以互相通婚繁育有生育能力的后代。例如黑人与白人。所有的人类品种之间都可以互相通婚,这一点与其它生物的品种显著不同。
在其它的生物中,即使是同属、同亚属的成员,很多都不能杂交培育出有生育能力的后代,例如狮、虎就属于此例。而人类即使在地区极为遥远,品种差异非常明显的个体(例如爱斯基摩人与非洲的俾格米人)仍可以互相通婚并繁育出有生育能力的后代。例如白人与黑人在世界各地有大量的混血后代。这就显示人类这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非常小。
与人相比,狗的遗传多样性很高,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狗的基因非常复杂。因此,即使是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之间(例如贵妇犬与纽芬兰),在杂交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很多复杂的现象。例如F1后代(指双亲为不同品种的杂交,其后代不论性别统称为子一代杂种,用F1表示)可能在某些性状上同时具有两个品种的祖先特征。例如贵妇犬与边境牧羊犬杂交的后代,部分犬可能同时具有贵妇犬娇小玲珑的头部与牧羊犬厚实的下腭;柯基与泰迪杂交的后代可能同时具有柯基长背和泰迪短背的特征。这种具有两个甚至多个品种祖先特征的现象叫做异态。
而当F2后代(F1杂种的后代为子二代杂种,用F2表示)杂交过程中,F1代的部分性状可能消失,例如黑猫×白猫的F1皆为灰色,F2有黑猫、白猫、还有灰色猫。部分F2代犬的异态可能消失,变为类似某一亲本的品种,例如F1代犬出现长背、厚腭,而F2代有的出现长背厚腭的柯基犬外观。这种部分性状在子一代杂种中表现异态,而在子二杂种中又重新显现为亲本性状的现象叫复态。但是由于不同品种之间多方面的差异,不可能完全产生与亲本相同的性状,因此复态犬的外观与亲本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F2代犬可能变为类似柯基犬,但是背部可能仍然略长、下腭可能略显厚实,这就是F2代犬的复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