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鱼有哪些种类?
鱼类共有5964种,属于脊椎动物门鳃纲,是体被鳞片、有鳍、靠鳃呼吸的变温冷血动物。其中,鱼类按食性分为草食性(3170种)、杂食性(2383种)和肉食性(404种);按生活水域分,可分为淡水鱼(2765种)和海水鱼(3199种)。 下面我们介绍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鱼类,主要包括淡水鱼及海水鱼两大类。 常见的淡水鱼主要有鲤鱼、鲫鱼、鲢/鳙(huán)、草鱼、青鱼、武昌鱼、罗非鱼、塘鲺、鲶(niǎn)鱼、泥鳅等。 还有人工养殖的团头鲂(武昌鱼的另一种叫法)、鳗鲡、牛蛙等。
常见的海水鱼主要有黄鳍鲷、黑鳍鲷、金枪鱼、大眼鱼、秋刀鱼、海鲈鱼、三文鱼、旗鱼、带鱼、鳓(lè)鱼、鲐(tài)鱼等。 此外还有罗非鱼,它是一种起源于非洲的物种,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它不怕高温高湿,在弱光条件下也能很好生长,因此常被作为热带、亚热带地区池塘养鱼的重要品种之一。 还有一种是来源于澳大利亚的淡水鱼类——杂交鮰(bú),又名美蛙鱼、美国鮰鱼,它具有肥硕丰满、肉嫩味鲜的特点,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
淡水鱼
淡水鱼在全世界约有8000种,我国有近840种左右,生活于河水、湖泊和池沼中。由于水的更新、蒸发、渗透、蒸腾等失水作用,淡水不断消耗,为补充,陆上甜雪、雨水不断注入水体。使淡水的盐类浓度降至低于0.1‰;光照、气温对水温起决定作用,最高35℃,最低-40℃。水体中溶氧量较多,多数保持5毫克/升以上,属良好的通气和氧化环境,造就了淡水鱼的体形色彩斑烂,体表常具粘液腺。鳃耙发达,适于滤食。头部和尾部的骨骼发达,适于在水底或水面活动。
生活于水底的鱼类,一般视力退化,触须发达,例如鲶;而以跳跃(如鮊)、滑游(如 trout)、攀缘(山涧鱼)和钻泥(刀鳅)为主的鱼则形成了相应的体态和习性。生活在湖沼水草繁茂的区域,适宜于摄食甲壳类、昆虫、软体动物,或以水草为主食,例如鲤、鲫、乌鳢和团头鲂等。有的鱼类如罗非鱼则属杂食性。
生活在池沼、湖泊的浅水、水草繁茂的区域,适宜于摄食小虾、昆虫幼虫、软体动物等,例如红鳍鲌、鲶等。流水中的鱼类,一般都能高速游泳,有洄游习性,例如青鱼等。有的鱼类可适应极为恶劣的环境,例如非洲的肺鱼和美洲的比科鱼,平时以鳃呼吸,空气不流通的水体干涸时,钻入淤泥中,以肠或鳔辅助呼吸,能存活数月。
海水鱼
海水鱼类在全球有15000余种,我国有1800种左右,主要生活于海洋中。由于海洋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积的70.8%,体积达130000万立方公里(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7%),经长期的生物进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海洋鱼类世界。海水的盐类浓度一般为3.5%。海水的温度变化较小,冬季表层水1~2℃(结冰在-1.9℃以下,如波罗的海、渤海),夏季表层水25~30℃(加勒比海可至33℃以上),中层水4~10℃,深海为1~4℃。中、上层海水鱼类,一般体表光滑(除部分鲀科以外),体色艳丽,鳍发达。生活在表层和中层水域的鱼,身体侧扁,适于游泳(例如金枪鱼、比目鱼);底层鱼一般底栖,体表粗糙,多棘刺(例如鳎鱼、鳕)。
海水鱼依其一生的生活习性可分纯海水鱼、纯淡水鱼和洄游鱼3类。纯海水鱼终生栖息在海中,例如金枪鱼、带鱼、石斑鱼、比目鱼等。纯淡水鱼终生在淡水中生活,例如鲤、鲫等。洄游鱼分为降河性、升河性和回游性。降河性鱼类,海中产卵(如鳗鲡、大马哈鱼等),幼鱼在淡水中生活一段时间,而后回到海中生活。升河性鱼类,河内产卵(如海鳗、海鲶、海鳝等),幼鱼出海后,终身在海中生活。回游性鱼类,终生生活在海中,但有沿一定路线、作定时迁居习性(例如金枪鱼、带鱼等)。